研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资讯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7-13浏览次数: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70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国际关系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并列第一。


研究生招生专业

1. 国际政治(030206)

2. 国际关系(030207)

3. 外交学(030208)


考试项目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英语(一)/俄语/日语/德语/法语;

科目三:政治学原理;

科目四:国际类综合(《国际类综合》科目含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


师资力量

一.国际政治系


研究方向

保健云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博弈论及数理模型、大数据与贝叶斯计量经济学、分布理性与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与区域发展
成晓河教授 中国外交、中美关系及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关系
陈岳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对外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翟东升教授 货币与金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政治经济

方长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软实力、冲突与战略、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等

房乐宪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政治与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盟内外政策与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
韩彩珍教授 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东亚区域合作
刘青建教授、博士生导师(退休)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李巍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国际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外交
薄俜教授 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时殷弘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战略理论、当今国际政治、中美两国对外政策和战略、东亚安全等

宋伟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理论、国际组织、区域合作与联盟研究、亚太地区、印太体系与美国研究
田野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
吴征宇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关系思想/理论、地理政治学与大战略、海军研究与海洋研究
尹继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
左希迎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安全、美国外交政策、亚太地区安全
梁雪村副教授 民族主义、欧洲政治、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际规范

李晨副教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战略和战争史、中国近现代军事与外交史、当代传统安全与军事战略


李伟副教授
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全球生态保护政治、全球公共治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技术等环境与发展领域,能源环境战略规划、节能规划、能源系统分析方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能源管理
罗天虹副教授 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欧洲研究
唐虹副教授 德语国家政治体制、欧洲政治
吴日强副教授 核军备控制、导弹防御和中美战略稳定性
夏敏副教授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和区域发展、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
闫瑾副教授 德国政治与外交、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南北关系


二.外交学系


研究方向
陈小沁教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宗教、国际法
黄大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太地区安全、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对外政策、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等
金灿荣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
李庆四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问题、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全球政治问题以及“国际公共关系”问题
刘文秀教授(退休) 国际关系、欧洲政治经济
王义桅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北约研究
刁大明副教授 美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中美关系
徐正源副教授 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大国关系、中国与国际机制
徐莹副教授 国际非政府组织、公众外交
刘东国副教授 环境政治、全球公共问题、政党政治等
王星宇副教授 日本政治外交、中日关系、中国周边外交、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等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考研

一. 复试要求

1.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为:

专业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总分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55

55

90

90

365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 55 55 90 90 385
世界经济 60 60 90 90 375

备注:

(1)各类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按照学校复试基本要求执行。

(2)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分政策的考生,请将加分证明材料发送至邮箱rucsisshuoshi2022@163.com,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23日。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核实考生资格。


2.进复试比例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生源充足的专业,复试比例不低于120%。


3.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面试题目回答问题,专业面试考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面试考察其它知识技能、科研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素质、思想状况等。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二. 录取要求

成绩计算方法

(1) 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单科在6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 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三.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录取情况

1. 初试情况

(1) 国际政治专业

初试最高分:409

初试最低分(未调剂):365

初试最低分(已调剂):373


(2) 国际关系专业

(3) 外交学专业

初试最高分:408

初试最低分(未调剂):365

初试最低分(已调剂):373


2. 录取情况

(1) 国际政治专业

初试最高分:409

复试最高分:312

总成绩(加权成绩)最高分:约为84.00

初试最低分:373

复试最低分:301.6

总成绩(加权成绩)最低分:约为78.07


(2) 国际关系专业

(3) 外交学专业

初试最高分:408

复试最高分:299.4

总成绩(加权成绩)最高分:约为82.78

初试最低分:365

复试最低分:248.2

总成绩(加权成绩)最高分:约为72.37


关于推免

一. 推免资格

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

本办法所称接收,是指招生学院对报考本学院的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

二.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专业成绩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均在本专业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含)以上(或具备同等水平,如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证明等)。

3.应具有较强的独立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满足所申请学院要求的其它条件,具体参见各学院接收推免生工作办法。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等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申请人,应满足本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及有关专门文件要求。

6.严格审核认定学生的特殊学术专长。推免生学术专长原则上仅限学生本科阶段在核心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业相关的科研论文;作为主力成员参加与学业相关的国内权威科研竞赛(全国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国际赛事参照执行,但不得低于国内赛事相关要求)。学生与直系亲属或学历、职称、职务明显高于本人者合作的科研成果、竞赛奖项等仅作为参考。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授权招生学院成立专家审核小组(专家组成员上应具有相关学科副教授以上职称,不少于五人),对推免生科研创新成果、论文(文章)、竞赛获奖奖项及内容进行审核鉴定,具体审核鉴定要求参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7.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和生源情况,规定推免生接收的条件。申请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申请人,应当满足报考学院规定的条件。

三. 推免复试

1.复试内容一般包括:

(1)专业课(考查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满分150分)

(2)综合课(考查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满分50分)。

(3)跨一级学科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的申请人,一般应在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满分100分(具体加试科目以学院要求为准)。加试科目60分为及格,不及格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

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对复试内容和分值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要求请查看各学院推免生接收工作办法。

2.录取条件

(1)复试结束后,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学院制定的推免生接收工作办法及我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参照研究生院建议的拟招生人数,确定拟接收名单。

(2)对于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前,已通过参加夏令营、学术论坛等活动,被学院提前考核并获得优胜的考生,可由学院优先向学校推荐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