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专访|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6-30浏览次数:

 

王潇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2018级优秀毕业生,辅导员助理,2019级军训教官,2022届大连市优秀毕业生,中共预备党员。于2022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本期学子专访有幸邀请到王潇学姐来分享她的大学经历及在考研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01:如何确定考研这条道路,以及考研选择院校和专业是怎么决定的?

最开始我并不倾向于考研,我自身的专业课基础比较差,考研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后来吕平老师鼓励我、劝说我,我才选择要考研,加之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树立了初步的理想职业——高校辅导员,硕士学历是硬性条件,这也促使我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我的择校过程是既理性又冲动的。理性在于,我浏览了很多学校的考研真题,中山大学的题很规矩、很正统,不会出现过于偏难怪的题目。但上海地区某些学校会有出其不意的题目。其次是,中山大学国际关系相对于北上广其他学校来说,内卷程度并不那么高,可以一试。冲动在于,我过于偏执这个学校,存在一些不理性因素。后来通过理性考虑,在调剂的过程中还是选择了东北的城市和学校。

学弟学妹在择校的时候要多和老师沟通,多了解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要盲目追求名校、985/211。最近几年考研形势并不乐观,能第一志愿上岸很重要,调剂只会越来越困难的。

关于专业的选择,我没考虑过跨考。当时国关国政专业并不是很热门,考研的内卷程度不太高,而且也是我们本专业,有一些专业基础,所以我还是打算考国际关系本专业。


02:考研复习过程中学姐是怎样规划时间,制定备考计划的呢?

3~6月期间,主要是浏览目标院校参考书,对参考书目有一个大体的认知。以我自身来说,我的考试科目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学概论,在这个时间段,我浏览了很多相关书籍,对两门专业课加深记忆和梳理框架。此外,英语从这阶段要开始背单词,词汇积累才是王道。

7~9月期间,暑假要好好利用,我的英语和政治两门公共课都是在暑假才开始进行复习的。英语主要是以历年真题为主。最开始时间充裕,可以精做真题,(每天只做1~2篇,然后全文翻译、积累词汇量),要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英语作文主要就是“输入+输出”,先背诵大量的真题范文,最后整理出自己的模板(个人小建议:可以选择较为冷门的老师和作文书),我后来是将小作文和大作文进行分类,每个类别都整理了自己的模板。政治,我是以徐涛的课+肖秀荣1000题为主,每天听课+对应章节的题,后期以肖四肖八为主。后期其他政治老师也会出预测卷,可以在淘宝买电子版,只做做选择即可。

10~12月期间,专业课就是反复理解+背诵,后期的背诵就盯住一本资料或笔记,不要频繁更换资料,这样不利于背诵和记忆。这个阶段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但英语真题要一直刷,保持手感,背单词也不能中断。英语可以保留最近几年的真题,用来后期做模拟。


03:在复习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教训?

我记得2017级的部分学长学姐在复习过程中忽视了公共课的重要程度,因此我前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共课上。导致我专业课的背诵时间较为局促。

在国际关系史方面,事件和条约的名字要对应上并记牢。我当时有一道名词解释题:《费雷尼欣条约》,作答的时候没对应上“英布战争”。但如果问我英布战争条约的内容,我是知道的。

我不太推荐熬夜学习,应该更注重效率。我个人是每天早起,然后利用早上的时间背书。我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学习和复习计划,计划差不多都完成了,晚上就可以稍早点回寝室休息。我习惯睡前,躺在床上把当天背过的国关史和国关理论回忆一遍,不仅会加深记忆,也会促进睡眠。

备考过程中,确实应该告别一些社交软件。但是这些软件也并非都无益处。考研政治和英语会有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只要在小红书搜索过相关内容,此后给你推荐的都是这些。例如政治的时政内容,我并没有花费额外的精力背诵小册子,而是在小红书直接背诵整理好的时政热点,以及考研政治的每日一问。


04是怎样克服在复习过程中的倦怠期的?

我的倦怠期大概就是专业课背书期间,背完一遍还是记不住。国关史我最后一共背了差不多3、4遍,整体框架和脉络才逐渐清晰起来。备考期间也会有“不想再学习了”、“佛系”考研的想法。但是那么多人都在坚持,最后也要说服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第一,知识和书本的东西都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当对知识越来越熟悉的时候,自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一种克服倦怠期的动力。

第二,适当的放松,可以和研友去湖边散散心,聊聊天,化解一下心结;或者和家里人适度通电话等方式舒缓情绪,都是可取的。

第三,吃点美食,我当时觉得最解压的方法就是一边看柯南一边吃绝味鸭脖,吃完看完继续学习,动力满满。

第四,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具,这种新鲜感会促进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05大一到现在为止的学习、生活节奏的规划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平衡好课外活动与学习的呢?

大一的时候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体验大学生活。但大一的专业课,比如国际关系史很关键,要为大二的专业课做铺垫、打基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大学的学习节奏。

大二的时候对课外活动和工作,要有所抉择和考量,对自身受益不大、兴趣不高的活动可以摒弃,把精力收缩,专精于某一两样活动或工作,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到专业课学习当中,本阶段也要对未来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我个人来说,大一的时候,我参加过院学生会、校学生会,并担任辅导员助理一职。作为导助我负责大创项目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事务,工作量较大。后来我逐渐放弃了院系和学校学生会的工作,专心投入到院系辅导员助理的工作中,想把学生工作做到最好。

我还在大二上学期当选了军训教官,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对学习——活动之间平衡的一种考验。当时选拔期间落下了很多课程,在课下要补习功课,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该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该学习的时候就要用心学习。毕竟综测成绩是由学测和活动加分两部分组成的,平衡课外活动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06回望过去,学姐在大学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在这四年中,我真的成长了很多,也一直目睹并切肤感受着自己的蜕变。

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我经历过家里的变故,也体验着学校和生活的喜悲,都让我更坚强。总有一段难熬的日子,让你自我怀疑,但是当你再经历多一点,会发现,那只是生活的常态。不可能天天都是好日子,有了不顺心的日子,好日子才会闪闪发亮。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让人成长,时刻对生活报着感恩和积极的心态,大二那年当教官的两周时间,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好喜欢那些学生,这种感情是平淡琐碎的美好,但是又真挚热烈,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这四年我也做了很多工作,从每一件事中,都得主动去学习一些东西。我还记得,大一入学之前,我认识了17级的康梦璇学姐。她非常优秀,我问她“怎么能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她说“积极和认真”。我一直印象深刻,因此不管是做辅导员助理、教官、考研、还是学生处助理,我都会积极地、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在工作中,也要保持细心和谨慎,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07即将离开四年生活的地方,学姐有什么话想对大外,对国关说的吗?

我很感激大外和大外国关。在上大学之前,我会在微博等平台刷到很多关于大学老师和辅导员的负面信息,但是来到了大外国关之后,我觉得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郝书记,薛院长,吕院长,我的毕业论文导师王琳老师,辅导员侯培岩、毕如一老师,都对我照拂有加,我都会一直对这些老师、对大外国关保持感激之心。

我很感谢大外国关,给了我很多机会和平台,拿过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各种优干称号,教官经历等等,自己所得到的每一点成就,都想认真去记下,并不是为了炫耀和自满,而是让自己在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刻鞭策自己,让自己能走的更远。


08对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宝贵建议吗?

第一,我认为画地图是很必要的。我大一的时候也不理解为什么要画地图,后来在国关史的复习过程中逐渐发现,如果对地图烂熟于心,会更有助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在脑海里会很容易的构架出历史事件经过。

第二,要注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论是在夏令营还是考研复试过程中,英语口语的表现程度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而不仅仅拘泥于英语笔试成绩,要敢说、会说。

第三,重视平时所学的内容。不要觉得之前上课做过的pre和写过的论文都没有用,我在考研时有一道真题,就是我之前pre做过的内容,能写上很多东西。

第四,如果要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国关史和国关理论要打好基础。国关史书籍前期可以当做历史故事来浏览,增加学习兴趣和阅读量,不要抱着功利心理去学习。


学习小贴士

学习方面的话,可以下载“参考消息app”,每天关注一下国际上的大事小情。再就是“央视影音app”,有一个栏目叫“深度国际”,大概每周一期,都是国际社会的最热点问题,有各个教授学者的观点分享。

可以关注一下“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类似的相关公众号,里面有一些知名学者的论文、期刊,可以自己做分类整理,自己做专题专项的整理。

推荐补习机构的“每日一练”,每天和自己的研友或者自己给自己出一道简答、论述题,然后互相批改、背诵、加深记忆。这是在日常复习之外的内容,能够夯实专业课基础,日积月累。


十年磨一剑,风雨未曾阻挡。

感谢王潇学姐接受本期专访。

在此衷心祝愿学姐在未来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