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2018级孙唯一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3-15浏览次数:

 

学子专访

孙唯一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优秀毕业生,于2022年取得保研资格,进入中国政法大学


本期学子专访有幸邀请到孙唯一学姐来分享她的大学经历及在保研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干货满满!!!

01.Q&A

1.回首过去,学姐在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己的成长吧。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自卑的人,常常会自我否定,也不容易觉察出来自己的进步。但是回想起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是第一次离开家住校,连WPS也不会用,对于这个专业一窍不通,再看现在的自己,发现的确是会有进步的。比如对于学习的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自己沟通能力更强了,比如自己对待他人能够更加包容理解了,还有很多很多细微的变化。同时,我也从来没有停止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而我的成长离不开人的影响,我觉得我很幸运,相比幸运地在种种阴差阳错中选择了这个专业,更幸的是遇见了很多很多温暖的人,包括学院的老师们,室友,同学,学姐,学妹,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我都能看到一些很美好的品质,在交往中都能有所收获。在他们的包容和肯定中,我也发现自己原来也有优点,有能够被人喜欢的地方,也因此能够看见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对于这些“遇见”,我很感恩。



2.与刚入学时相比,学姐您对国关专业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

对于这个专业,我的态度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把它当成书本上的知识,认为国际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和历史本身,学习这个专业就是牢记各个战争、条约以及各个主义主要的观点,能够运用理论来分析历史。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更多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会自然而然地关注时事,然后在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把当前的局势和历史中的某些事件关联起来,也会超出新闻报道本身,去分析事件背后潜藏的权力关系。也是因为有了对国际关系史的学习,让我从一个相信世界充满“和平与爱”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的一切行动都逃不出对自身权力和利益的追求,甚至把这种对国家间关系的态度投射到人际关系之上,这就引发了对世界的消极态度和绝望心理。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之后,看法又发生了改变,更能理解现实的复杂性、事物的多面性,能够跳脱出各种主义的藩篱,具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受或是全盘否定,能够在现实中怀揣理想。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3.从大一至今,学姐有什么学习动力一直在支撑着自己往前走呢?

我认为就像是走楼梯,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想法。位置不同,目标不同,动力自然也会不同。就像在大一的时候,当时的动力很简单,就是不想专业排名“拉尾巴”,想拿到奖学金;到了大二,因为大一自己的学测和综测都是第一名,就会有一个预期,所以学习的动力就是不想自己退步;大三的时候眼光放远了写,更多就是为自己未来打算,学习的动力变成了“能够成功考研,未来还有书可读”;大四保研之后,更多的是“洗尽铅华”,就像在之前经验分享会上说的那样,暂时停一停不断往前追赶的脚步,放掉一切功利的目标,回归初心,审视自我,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未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所以这一阶段的动力就是去实现这些目标。我不能站在现在的立场,去批判曾经的目标是错误的、狭隘的,因为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成为下一个阶段自己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非要寻找一个一直以来的动力,我认为就是一颗害怕退步、不甘平庸的心。



4.对于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宝贵建议吗?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于未来准备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或是从事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同学当然不用多说,即使对于当初被迫调剂来的同学,我认为至少也应该在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当别人问起大学时期的专业,能够做到侃侃而谈。还是那句话,你只有对一个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有资格说自己喜不喜欢,也才能判断自己究竟适合不适合。所以既然已经开始学习了这个专业,首先得排除一切“不喜欢”、“学不好”的想法,保持着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尽可能地了解这个专业。了解这个专业最好的途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跟着老师们的步伐,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完成各项课业任务。课业任务不止包括需要上交的,会算入成绩的;更包括那些老师上课时推荐的纪录片、专业书和论文。只要认真去做,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过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不仅对专业学习有帮助,逐渐打牢专业基础,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也会增强自己做事情的专注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即明确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只有确定了方向,每一天的努力才更有目标感。确定方向首先即是判断自己所学的专业能不能够作为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答案是不能,那就得去寻找什么能够作为职业,寻找的方式就是多多尝试,多多接触,不给自己设限。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自己有喜欢的方向,那就先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如果还没有发现那就广泛地去参加活动比赛、学生工作、实习实践,从这些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即是这样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满意的方向,那就静下心来,还是脚踏实地地把本专业学好。不要害怕挫折和失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且这本身也是对心性的磨练。也不要觉得做某事事情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大学里很重要的就是学会平衡和规划。也许很多事情看似没有收获,但其实你都有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最后,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学习的忙碌而轻易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要因为各种压力而忽视对家人的关系或轻视和身边人的相处。人的生活应该是多元的,我们要很努力,但不应功利,也不能急功近利。总之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好好度过大学四年,让自己以后回想起来也能够很充实,不留下什么后悔和遗憾。下面这幅图片蛮有意思的,还是我在大一的时候看到的,分享给大家:


5.在大学期间,学姐您是如何平衡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呢?

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害怕会浪费学习的时间而不去参加活动。其实就像是听之前的一个学姐说的,有时候往往是参加了很多活动,才能够在各种空隙里挤时间学习,什么活动也不参加,更可能像个咸鱼,有很多大块的时间也不会用来学习。还有一点我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就是,你往往不会因为做了什么后悔,不管这个过程是无聊还是煎熬,因为去做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一定会因为没有做的事情后悔,即使听再多的人和你说“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但因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感受,总是留有遗憾。所以在犹豫的时候,不如直接行动起来,去试一试。即使可能都没有通过面试,但至少知道自己尝试过了,努力过了。另外,我们的很多活动都和专业学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比如国关知识大赛、模拟联合国等等,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学习的补充和学习成果的检测。其实学习和活动就像是一个光谱的两个端点,没有什么固定的模板,你需要不断地平衡,然后在这个光谱上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活动的选择上,我就以自己为例,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大一的时候,因为对一切未知都感觉新鲜,也是因为对综测成绩的担心,所以就会参加几乎一切能接触得到的活动。每一个活动的时间、模式都不同,比如有的需要更长时段的前期准备,有的更需要临场反应,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不同活动的特点安排自己的时间。大二,其实各种活动就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我课余时间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学生工作上面,我主要是担任宣传部的部长。尽管大一的时候就在部门里,但是部员和部长的工作差距还是很大的。当部员的时候只要完成部长分配的任务就好,而且有学姐在,做什么事情也都很有安全感。而做了部长就大事小情都得更加上心,不仅要做好工作本身,在安排、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更多考虑到每个部员的性格特点以及心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会觉得没有人可以依靠了,需要自己挑起大梁,承担起责任。所以相比广泛参加活动的大一,我认为更加专注的大二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每一次,从接到任务,到最后完成,心里的弦儿总得拎着,既害怕出现什么意外和差错,又害怕自己考虑不周到,做得不够好。当时也很焦虑,因为觉得自己在做这些的时候,室友和其他同学都在学习,尤其在工作也出现问题的时候。但也正因为知道自己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所以会使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当时也想过要放弃,但现在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因为做部长的经历,虽然当时很痛苦,但确实让我收获很多。到了大三,我最开始的想法其实就是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了,全身心地准备考研,但结果还是参加了一些活动,这个时候参加的活动相比大一更有自己的判断,是有选择的,真正喜欢的。我认为即使是准备考研,参加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相比潜移默化的学习,这些活动能让你得到短期的效能感;另一方面,大三会参加更多专业性更强的活动和比赛,这不论是对学习还是升学都很有帮助。就像我大三偶然参加的两个论坛和比赛,在保研夏令营投递简历时都成了添彩的经历。



6.有关保研的经验、感受?

有关保研,其实大多数人的误解就是它比考研更容易,我也曾在自己保研之后,看着还在努力准备考研的同学,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走了捷径。但事实上,保研也有保研的心酸。

保研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考试,直接升学。保研需要投递简历,参加夏令营,夏令营中就会有各种笔试和面试,所以首先得在简历筛选层面拿到夏令营的入营资格,然后在夏令营的考试中获得“优秀营员”,有的学校还需要在九月份再次参加推免考试,通过之后,才能够拿到目标院校的入学资格。另一方面,还需要获得保研资格,它和大学前三年的学习成绩相关,这就需要前期更长时间段的坚持和努力。两个方面都确定了,才算确定了保研。

保研和考研各有各的优劣。相比考研,保研不需要那么长时段、系统地应试复习,时间跨度更短些。但是保研的问题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太强了。在等待入营消息和最终成绩的过程中,都不能放弃对考研的准备,目标院校是否有夏令营,能否入营拿到最佳营员,学校有几个保研名额,能否获得保研名额,在尘埃落定之前都是不确定的。而且考研、保研虽然都是学习,但本身就是两个学习体系,院校的不同对于复习的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当时是以考研的院校为重点,进行的系统复习,在参加夏令营之前,再根据其要求增加突击复习。因为我只参加了政法大学的夏令营,所以准备会相对得心应手些。

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我也多次想着干脆放弃,安心准备考研算了,但还好有老师、学姐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让我能坚持下来。


下面我把保研的一些要点列在下面,给有这方面意向的同学作为参考:

·打好专业基础,一方面想要获得保研名额就得保证自己的学测排在前列,另一方面保研考试一般不会考很细节的问题,而是对整体专业能力的考察。

·学好英语,保研也会涉及到英语的笔试和面试,有些院校还会在夏令营入营的条件中就列出对四六级成绩的要求,一些比较高要求的学校会要求英语六级成绩在550分以上。

·在夏令营简历中,会要求填写获得奖励、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平时报名参加相关的论坛,去一些公众号实习,或是参报大创。

·5、6月份各个学校就会开始发布夏令营的相关信息,要留心关注,即时准备、提交报名材料。其实很多学校要求提交的材料都大同小异,所以可以多多投递,只有尝试了,才可能有更多机会。

·保研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太在意你的竞争对手多么强大,目标院校多么有名,不论在准备个人陈述,还是在夏令营面试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卑不亢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好。

·如果下定了决心想升学,还是要做好保研失败的准备,不要因为保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轻言放弃,应该做到随时能全身心投入考研中。


最后,虽然有因为自己已经保研了就能更轻描淡写地说这件事情的嫌疑,但我还是想说。考研的确很重要,它能给你一个更大的平台,但它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至少不至于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任何一种选择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你怀抱着前进的希望,在哪里都能够闪闪发光。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考研的全过程,对于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不论上岸与否,我都满怀敬意。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过程往往更重要。一千二百年前,如果没有那个失意的落第者张继,便没有那次不朽的失眠,也就不再有那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学姐寄语:

请不要因身边太多优秀的人而焦虑,也不要惶恐于自己的种种不完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找准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接纳自己,然后喜欢自己。就算因为条件不好,不能像别人一样有很多了不起的成绩,也要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在属于你的时区,一切都很准时。


江流不转之精神,毅然独立之气魄。感谢孙唯一学姐接受本期专访。在此衷心祝愿学姐一切尽意,百事从欢。永怀善意,清澈明朗。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