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3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青年论坛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3-05-22浏览次数:

 

2023年5月20日、21日,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北亚研究院承办的“2023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青年论坛”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新国际交流中心毓秀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共设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大国话语权、东北亚大国博弈、东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新兴议题 3 大专题,吸引了来自外交学院、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师生踊跃参加。与会嘉宾立足于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全方位探讨了东北亚地缘政治变革的深层次动因。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 开幕式 -


论坛开幕式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陈柏岑主持,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郝利群副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伏见岳人教授受邀致辞,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薛晓芃及全体教师出席论坛。郝利群书记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冠疫情爆发以及地缘冲突等因素相互叠加,推动并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东北亚国际政治新秩序正逐渐形成。在此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将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希望本次论坛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分享学术成果与心得,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探索东北亚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伏见岳人教授谈到,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等各领域交流都日益深化,相信青年学者们今后会珍惜并共同培养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一同推进东北亚国家关系的正向发展。


10F90


- 主论坛:区域国别研究与大国话语权 -


主论坛聚焦区域国别学研究与大国话语权,主持人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陈柏岑。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房文红与孙钰参与嘉宾讨论。


11A52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韩雪亮以《因果的迷思:国际关系学与区域国别学的因果实践》为主题,从“因果”的迷思、实践共同体与知识生产、因果概念的实践、摩根所和休谟的因果观四个主体方面进行阐述。韩雪亮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国际关系学“因果”概念的谱系;认为“因果”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得出区域国别学应当回避和超越现有国际关系学科不足的启示。


137DA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丹岑以《美国对华话语策略及主导叙事建构》为主题,以“中国秩序威胁论”为例,阐述了美国对华话语策略及主导叙事建构。首先从话语策略应用和其作用机制方面说明话语的生成和传播。其次详细介绍了中美竞争背景下,“中国秩序威胁论”的产生以及话语联盟、气氛渲染和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三个作用阶段,并基于以上论点强调话语研究的重要性和未来预期。


140D0


日本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肖阳以《浅析战后日本政治家史料的发掘过程》为题,认为史料是研究历史课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肖阳以日本实证研究的起源、政治家和官僚文书的概念为切入,列举椎名悦三郎文书发掘和大平正芳文书发掘两个例子,提出将史料和理论有机结合(实证和计量有机结合)、政治家史料和各省部之间史料有机结合、史料和现实有机结合的观点。


146DB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赵俊杰以《大变局下东北亚权力格局的新演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为题,从核心内容、新特征、演变动因、潜在影响战略抉择五个方面,对大变局下的东北亚权力格局演变和中国的战略抉择进行阐述。认为东北亚地区未来关注焦点应当聚焦于美日韩三边关系和安全格局等,对此我国应当积极主动的加以应对。


E75F


- 分论坛1:东北亚大国博弈:域内与域外 -

分论坛1聚焦东北亚大国博弈,主持人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韩德睿,讨论嘉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柏岑、刘孟强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隆德新以《对朝经济制裁的效力评估——兼论案例分析的方法陷阱》为题,通过分析美国对朝经济制裁的具体案例,阐释个人对制裁效益的观点,并指出在分析经济制裁过程中的方法论陷阱。首先,他指出当下美国学者就对朝制裁效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有效与无效的观点差异。其次,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承认一方的观点,而需要通过整理案例研究的问题清单,运用反事实推理等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此外,他指出学者在分析对朝经济制裁案例时,存在的方法陷阱,包括概念偏差与成本比较、成本估计、效益评估等过程中的误导。


14C19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仲芮以《政治极化与美国对华政策转变:偏好、路径与议题》为题,从时代背景出发,指出当下美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认知偏差,并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她通过分析美国两党不同的政策偏好与路径选择,阐释美国政治极化对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并提出良好的政党关系是改善美国对华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


11C4C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慧敏以《俄罗斯青年政治偏好的想象与现实》为题,通过分析俄罗斯青年对于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偏好,阐述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她在横向分析俄罗斯青年对不同议题态度的同时,纵向对比了俄罗斯青年一代同其他年龄阶段群体态度的差异;在结合社会背景解释差异性的同时,也指明了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似性。


1372E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于鑫洋以《韩国在印太地区的关系网络调整:背景、动因与实施路径》为题,结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与印太地区战略竞争升级的国际背景,强调研究韩国在印太地区关系的重要性。他利用以关系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了关系网络对韩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并梳理韩国在印太地区关系网络调整的背景、动因与路径。


13519


- 分论坛2:东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新兴议题 -

分论坛2聚焦东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新兴议题,主持人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王家曦。讨论嘉宾分别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韩德睿、刘孟强以及陈柏岑。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教授邹晓龙以《日本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能源战略探究:基于氢能源产业的案例分析氢能源产业为例》为题,对日本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能源战略展开探究。首先说明为什么日本必须要发展氢能源,其次对日本氢能源发展的历程以及路径进行整体回顾,最后用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案例去评估发展氢能源到底有何效果。综合以上研究整体,对中日产业合作未来进行展望。


123FE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钟志成以《后安倍时代日本安保动向的归因逻辑与中国对策》为题,从归因理论角度出发,对后安倍时代日本安保政策调整的逻辑展开研究,以及基于此提出中国对策。首先对安倍时代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动向进行整体介绍,其次针对核心理论以及研究框架展开讲述,第三个部分结合理论梳理日本安保动向的归因逻辑,最后基于以上归因逻辑,提出浅显的中国应对之策。


131D5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任明哲以《试析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太空合作》为题,从五个方面出发,对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太空合作展开分析。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展开说明太空合作的现状及特点。此外,进一步探究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太空合作的动因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并特别提到了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太空合作对我国的影响。



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郑宇龙以《chip4.0与芯片同盟》为题,从思考联盟理论在经济领域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联盟理论的其中一个概念假设——每个联中盟国家都必须在“被抛弃”和“受牵连”之间进行权衡,结合实践案例对日本和韩国在chip4.0中的困境进行了梳理研究。



- 闭幕式 -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郝利群在闭幕式上致词。她首先祝贺了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并感谢各位与会学者在论坛上的交流和分享。同时她对青年人的学术潜力表示肯定,并给予真切的祝福与期望。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青年兴,国家兴”,希望青年人能够将个人的研究同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